“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第一届至第九届发展纪要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秘书处
二〇一九年一月
目录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展概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基础工程和脊梁工程,已于 2012 年 12 月 27 日向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交通、应急救灾、海洋、气象、电力等各个领域,牵引促进了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地理信息等相关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020 年将实现全球覆盖。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发起主办,由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共同承办。大赛旨在大力宣传北斗系统的科普知识,开拓培养与交流的渠道,搭建全国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打造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知名品牌,为北斗系统工程建设与应用创新增添活力。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BD-CASTIC)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年会(CSNC)科普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大赛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西安、长沙、上海、哈尔滨举办了九届,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卫星导航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
第一届“北斗杯”大赛
1、2010年3月19日,第一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发布。
2、2010年5月5日,本届大赛共征集262份作品。
3、2010年5月6-7日,组织召开大赛初评、复评会议,以郑立中(组委会副主任)担任主任的32位专家组成初评评奖委员会进行初评工作,马俊如(组委会主任)担任主任的13位专家组成复评评奖委员会进行复评工作。
4、2010年5月9日,参加大赛终评会议,共评选出一等奖6个(中学组、大学组各3个)、二等奖12个(中学组、大学组各6个)、三等奖24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2个)、优秀奖78个(中学组、大学组各39个)、竞赛奖142个(中学组75个、大学组67个)、优秀组织奖1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5个)
第二届“北斗杯”大赛
1、2010年11月15日,第二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轮通知发布。
2、2011年3月15日,大赛第二轮通知采用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全国大中学校,并在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官方网站发布了第二轮通知。
2、2011年3月31日,共征集362份作品。
3、2011年4月7日,华北区、东北区、西南华南区、西北区、华中区等分别进行赛区初评。
4、2011年4月13日,邓中亮教授主任为代表的16位专家组成的复评评奖委员会进行复评工作。
5、2011年4月23日,终评会议审议通过一等奖8个(中学组、大学组各4个)、二等奖16个(中学组、大学组各8个)、三等奖32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6个)、优秀奖62个(中学组32个、大学组30个)、优秀组织奖1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5个)。
第三届“北斗杯”大赛
1、2012年10月20日,第三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轮通知发布。
2、2012年3月20日,本届大赛共征集815份作品。
3、2012年3月20日至2012年3月31日,全国六大分赛区进行初评。
4、2012年4月14日,组织召开全国总决赛初评会议。
5、2012年4月17日,终评会议审议通过评选出一等奖7个(中学组3个、大学组4个)、二等奖16个(中学组、大学组各8个)、三等奖32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6个)、优秀奖63个(中学组31个、大学组32个)、竞赛奖185个(中学组93个、大学组92个)、优秀组织奖1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5个)和优秀科技教师奖2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0个)。
第四届“北斗杯”大赛
1、2012年8月27日,第四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号通知发布。
2、2013年2月,第四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号通知发布。
3、2013年4月10日,第四届大赛共征集810份作品。
4、2013年4月14日上午、下午,组织专家对第四届“北斗杯”大赛大学、中学组的作品进行分组的初评及全国总决赛初评。
5、2013年4月18日,终评会议审议通过1个特等奖(中学组)、一等奖8个(中学组、大学组各4个)、二等奖16个(中学组、大学组各8个)、三等奖24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2个)、优秀奖6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30个)、竞赛奖191个(中学组108个、大学组83个)、优秀组织奖1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5个)、优秀科技教师10个(中学组)。
第五届“北斗杯”大赛
1、2013年11月10日,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号通知发布。
2、 2014年1月9日,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号通知发布。
3、2014年3月28日,本届大赛共征集1395份作品。
4、2014年4月14日,全国六大分赛区评审工作结束。
5、2014年4月17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主委会主任马俊如、常务副主任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2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
6、2014年4月22日,总决赛终评审议通过一等奖21个(中学组10个、大学组11个)、二等奖4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20个)、三等奖6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30个)、优秀奖10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50个)、竞赛奖18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90个);优秀组织奖20个(中学组、中学组各10个);优秀科技教师奖15个(中学组10个、大学组5个)。
第六届“北斗杯”大赛
1、 2014年11月18日,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号通知正式发布。
2、 2015年1月28日,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号通知正式发布。
3、 2015年3月31日,本届大赛共征集1460份作品;
4、2015年4月7日-9日,在天津、厦门、沈阳、德阳、西安分别组织了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分赛区初赛评审工作。
5、2015年4月13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4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
6、2015年4月20日,总决赛终评审议通过一等奖19个(中学组9个、大学组10个)、二等奖41(中学组21个、大学组20个)、三等奖6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30个)、优秀奖107个(中学组49个、大学组58个)、竞赛奖180个(中学组89个、大学组91个)、优秀组织奖2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0个)、优秀科技教师奖19个(中学组9个、大学组10个)。
第七届“北斗杯”大赛
1、2015年10月19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正式发布。
2、2016年1月5日大赛作品征集2号通知正式发布。
3、2016年3月31日,本届大赛共征集2663份作品,包括国际赛区作品。
4、 2016年4月2-9日,在天津、厦门、德阳、西安、沈阳、长沙分别组织了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东北、中南分赛区初赛评审工作。
5、 2016年4月14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19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25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提名20个,优秀组织提名20个。
6、 2016年4月22日,终评会议审议通过一等奖22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1个)、二等奖42个(中学组、大学组各21个)、三等奖61个(中学组31个、大学组30个)、优秀奖130个(中学组68个、大学组62个)、优秀组织奖2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0个)、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2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0个)。
第八届“北斗杯”大赛
1、2016年9月1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正式发布。
2、2016年11月28日,大赛作品征集2号通知正式发布。
3、2017年3月6日,共征集1864份作品,包括国际赛区作品。
4、2017年3月12-28日,东北分赛区、重庆市赛区、西南分赛区、江苏省赛区、华东分赛区、华北分赛区、中南分赛区、西北分赛区组织召开赛区会议,对赛区内作品进行评审。
5、2017年3月28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6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15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提名20个,优秀组织提名21个。
6、2017年4月18日,终评会议审议通过一等奖21个(中学组9个、大学组12个)、二等奖35个(中学组19个、大学组16个)、三等奖59个(中学组34个、大学组25个)、优秀奖128个(中学组63个、大学组65个)、优秀组织奖21个(中学组10个、大学组11个)、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20个(中学组、大学组各10个)。
第九届“北斗杯”大赛
1、2017年6月29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通过北斗科普网(http://www.bdlead.cn)、年会网站、书面函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正式发布。
2、2016年11月9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正式发布《关于第九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承办申请的通知》。经专家审议,通过国内七大分赛区、四个省级赛区、五个市级赛区以及国际赛区。
3、本届大赛共征集作品1876份,其中中学组1007份,大学组861份,包含国际赛区5份作品。
4、2018年3月16-18日,东北分赛区、重庆市赛区、西南分赛区、江苏省赛区、华东分赛区、华北分赛区、中南分赛区、西北分赛区组织召开赛区评审会议,专家对赛区内大学、中学组的作品进行分组初评。专家对1876件作品进行资格审核,初评委员会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按照评分降序排列后,推选了161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2017年3月27日,大赛秘书处组织召开全国总决赛初评会议,大赛指导委员会主任马俊如、大赛组委会主任郑立中等领导及26名评审专家出席评审工作会议。
5、本届“北斗杯”大赛科学委员会评选出了大赛国家级大学组、中学组共124个奖项。依次为一等奖21名(大学组11名,中学组10名),二等奖41名(大学组21名、中学组20名),三等奖62名(大学组31名,中学组31名);优秀组织奖单位21家(大学组10家、中学组11家)、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20名(大学组10名,中学组10名)。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数据
“北斗杯”大赛作品量
从第一届“北斗杯”大赛启动到第九届“北斗杯”大赛发展,历经9届,“北斗杯”大赛数量也由最初的262份作品,增长到1876份作品。整体来看,作品数量呈递增趋势。
“北斗杯”大赛赛区
为了更好地推动北斗科普活动,宣传扩大“北斗杯”大赛的影响力,把“北斗杯”做大、做强,从第二届“北斗杯”大赛开始,实行赛区制。“北斗杯”大赛在全国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五个区(华北区、东北区、西南华南区、西北区、华中区),依托六所高校分别成立分赛区并在其辖区内开展“北斗杯”大赛工作。随着赛事的发展以及赛区工作情况,赛区以及依托单位都有所变化。从第二届“北斗杯”大赛第一次赛区设立的尝试,到第七、八届大赛的稳定发展,从第三届大赛开始基本确定了国内六大分赛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从第四届大赛开始,赛区依托单位呈现基本固定化。随着赛事的发展以及多方合作的深化,从第五届大赛开始,大赛发展了国际赛区。
随着北斗杯大赛的深入发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的地区学校或机构积极申请承办本地区赛事活动,大赛秘书处从第七届大赛开始尝试设立省(直辖市)级赛区:北京、江苏、上海、天津、内蒙古,到第八届大赛省市赛区有效发展:江苏、河南、广西、北京、上海、重庆、呼和浩特。省(直辖市)级赛区归分赛区管理,大赛秘书处指导赛区工作。
“北斗杯”大赛分赛区依托单位表
“北斗杯”大赛奖项
从历届大赛获奖情况来看,随着赛事的扩大及影响,作品奖项、组织奖项及教师奖项都有所变化。如下图所示:
作品奖项一、二、三等奖奖项数量也随之增加,从第五届大赛开始,一、二、三等奖奖项数量相对稳定;为提升作品的质量,竞赛奖从第七届大赛开始取消。在保证国家级赛事权威性的前提下,在赛事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参赛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从第七届北斗杯大赛开始增设分赛区奖项,支持分赛区开展工作,鼓励更多的大、中学生积极参赛。见下图:
大赛一直设有优秀组织奖,从第五届大赛开始奖项数量增加并趋于稳定;考虑到老师在大赛、学校、学生中发挥的作用,从第三届大赛开始设有优秀科技教师奖,发挥体现教师的价值和作用。如下图所示: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届情况
第一届“北斗杯”大赛——高端启动
2010年5月,第一届“北斗杯”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孙家栋院士作颁奖典礼寄语,勉励青少年学生把兴趣作为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把想象作为科技创新的翅膀,把勤奋作为持续探索的动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国卫星导航事业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在颁奖典礼上,孙家栋院士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奖,并为大赛题词“北斗之星,未来之星”。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征集的参赛作品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在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诸多方面各显所长,各具特色。大赛获奖的优秀作品更是精品纷呈,亮点频现,充分展示了中国青少年在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中的卓越智慧和无限创造力。
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科技教师等组成,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以及优秀组织奖。在北京颁奖活动期间,大赛秘书处组织了隆重的颁奖典礼、精彩的科普报告、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
第二届“北斗杯”大赛——稳步发展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362件作品参赛。同比第一届大赛增加100件作品。大学组和中学组分设评审委员会分区开展作品评审工作。 共选出118个优秀作品,其中大学组推荐58个,中学组推荐60个。
2011年5月17日在上海世博会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一等获奖者8名,他们是:北京大学蔡亚萍,大连理工大学任振儒,中国地质大学刘司其,北京理工大学吴家祥,大连市第八中学张家新,北方交大附属中学黄可聪,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云选,浙江省镇海中学黄因涛,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李祖洪研究员、谭述森研究员,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第三届“北斗杯”大赛——高速拓展
本届大赛共收到作品815余件,达到大赛举办以来的新高,经过连续不断的推广和宣传,增强了全国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热情。
经过严格的评比筛选,最终评选出303件作品入围了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其中大学组152件、中学组151件。经过全国总决赛的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7件,大学组4件、中学组3件。二等奖16件,大学组、中学组各8件。三等奖32件,大学组、中学组各16件。优秀奖180件。为鼓励学生的参赛热情今年还增设竞赛奖。同时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10个,优秀科技教师20名。
第三届大赛,进一步普及了北斗知识,强化和培养青少年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举办“北斗科普大讲堂”,开展青少年科普讲座系列活动。2012年3月29日下午,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为北航附中的学生做了题为《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应用》的首期讲座,受到热烈欢迎。
第四届“北斗杯”大赛——调整建设
在前三届继续发展的基础上,第四届“北斗杯”大赛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建设,初步建立了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六大分赛区秘书处,以大学为主体,构建分赛区秘书处,并着手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优化管理流程,为大赛的进一步发展做了结构性调整,优化了大赛实施方案。
2013年4月10日,第四届大赛共征集810件作品(其中大学组286件,中学组524件)。与往届比较,参赛主题更加契合(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参赛主题几乎完全契合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应用领域,大、中学生对北斗系统的关注显著提高;提交作品数量较去年持平;参赛学校比去年增加25.4%;大、中学院校科技主管部门及师生对大赛重视度显著提高。
大赛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了大赛大学组、中学组共69个奖项。分别为中学组特等奖获得者1名,大学组、中学组一等奖获得者8名、优秀组织奖单位5家、优秀科技教师奖5名,颁奖典礼特邀年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沈荣骏院士、隋起胜研究员、李济生院士、李祖洪研究员、谭述森研究员等为获奖个人和单位颁奖。
第五届“北斗杯”大赛——突破创新
(一)大赛概况
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持续推动下,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中学参与到北斗科技创新与北斗科普活动中,参赛单位区域覆盖越来越广,逐渐延伸到了县一级的中学生人群。第五届大赛在作品数量、参与人数、作品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五届大赛的作品数量达到1395份,相比上一届增长了74%,参赛人数突破6000人,影响了400多所大、中学校。
(二)大赛进程回顾
1.大赛进程
l 2013年11月10日,“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秘书处相召开第一次专家工作会议,确定启动“大赛·科普·人才”三位一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正式面向全国大、中学发布大赛1号通知;
l 2014年1月7日,召开第二次专家工作会议,审定《评审细则》、《分赛区管理办法》、《北斗科普中心及北斗科技产品展览展示中心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正式发布大赛2号通知;
l 2014年3月20日,召开第三次专家工作会议,汇报大赛进程,审定《评审工作流程》、《评审专家名单》并商定评审日程;
l 2014年3月28日,大赛作品征集工作结束,全国共征集作品1395份(其中大学545份,大学850份),作品数量较上年增长74%,带动了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加大赛;
l 2014年4月14日,全国六大分赛区评审工作完成,从1395份作品中推荐出150份作品参加全国总决赛初评,并共计评出180份竞赛作品,70份优秀作品;
l 2014年4月17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主委会主任马俊如、常务副主任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2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20份,优秀科技教师提名15个,优秀组织奖提名20个;
l 2014年4月22日,大赛初赛评审结果呈报年会科学委员最终审定,并将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示。
2.科普讲座
l 2013年12月13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闻新教授在中国民航大学做了题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在民用化启示》的科普宣讲;
l 2014年3月18日,大赛秘书处徐文勇副主任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做了题为《“北斗杯”大赛作品制作与设计》的专题报告;
l 2014年4月8日,程光泉老师在厦门理工学院作了题为《技术发展与智慧启迪》的科普讲座;
l 2014年4月11日,中国地震局研究员甘卫军在四川德阳中学作了题为《遥感监控与地壳运动》的科普讲座;
l 2014年5月,大赛秘书处配合年会组委会邀请卫星导航领域专家在南京市启动“北斗科普周”大学、中学科普宣讲系列活动。
3.人才培养
l 启动“北斗之光”百千万兆科普行动计划(即建立一百所北斗科普基地、建设一千个北斗科技成果展示体验中心、培训一万名科技教师、组织一百万人次青少年科技活动):《实施方案》、《基地管理办法》;
l 启动“北斗之星”优秀学生双师(科技教师与科学大师)培育计划:《实施方案》;
l 建设三位一体的“北斗科普讲师团”,在推进大赛的过程中积极培养骨干科技教师及青少年科技人才。
(三)第五届“北斗杯”大赛成果展示
l 根据大赛预定目标,评选出了全国一、二、三等奖作品120份(大学组、中学组各60份);优秀奖作品100份(大学组、中学组各50份);竞赛奖作品180份(大学组、中学组各90份);优秀组织奖20名(大学组、中学组各10名);优秀科技教师奖15名(大学组5名,中学组10名)。
l 优化完善“大赛·科普·人才” 三位一体实施机制
1.制定了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
2.完善了“北斗杯”大赛分赛区初赛与全国总决赛《实施细则》。
3.启动了北斗之光”百千万兆科普行动计划(即建立一百所北斗科普基地、建设一千个北斗科技成果展示体验中心、培训一万名科技教师、组织一百万人次青少年科技活动),在大赛期间举办了多长科普活动,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北斗科普基地与北斗科技产品展览展示中心管理办法》。
4.实施“北斗之星”优秀学生双师(科技教师与科学大师)培育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5.制定了“三位一体”的《北斗科普专家全国巡讲实施方案》。
l 完成北斗科普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了“北斗科普网”。
l 首次实施了分赛区制,并在大赛推进工程中完善了分赛区工作管理细则。
(四)大赛期间活动展览展示
l 三次专家工作会议
1.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次专家研讨会暨科普活动实施方案专家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0日在北京方正大厦323会议室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大赛组委会等领导和各分赛区负责人都积极参会,就第五届大赛与科普活动实施方案、大赛1号通知等作进行了审定,经过专家提议、集中研讨、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大赛文件最终稿。
2.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第二次专家研讨会于2014年1月7日在北京大学遥感楼517会议室顺利召开,参会专家集体审定了第五届大赛2号通知(修订稿)、分赛区工作量化标准与实施管理办法、北斗科技创新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就北斗科普活动如何展开进行了研讨。参会专家对“北斗杯”大赛后续活动的开展诚恳的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大赛秘书处后期工作确定了标准、指明了方向。
3.为保证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评审工作做到公平、公正、科学、权威,“北斗杯”大赛秘书处根据《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方案》起草了《第五届“北斗杯”大赛作品评审细则》及《第五届“北斗杯”大赛作品评审流程》等文件。为确保大赛作品评选细则及评审流程更加严谨,“北斗杯”大赛秘书处于2014年3月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遥感楼517会议室组织大赛主办单位、大赛秘书处组委会、特邀嘉宾等召开第三次专家研讨工作会议,对《第五届“北斗杯”大赛作品评审细则》、《第五届“北斗杯”大赛作品评审流程》等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修订,进一步征询了“北斗之星”、“北斗之光”活动开展的意见及建议。此次会议为大赛的评审工作,在公正性、科学性及引导创新、创作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工作会议和讲座推广
各赛区参赛组织和评审工作
第六届“北斗杯”大赛——有效开展
2014年11月18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正式发布。2014年12月,“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召开第一次专家工作会议,确定启动“大赛·科普·人才”三位一体的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1月28日,大赛正式面向全国大、中学发布大赛2号通知。大赛启动后,大赛秘书处坚持全程实施扩大大赛影响、增加科普巡讲、加强人才培养三管齐下的原则,在三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大赛本身,作品数量和质量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普活动在大赛期间举办了9场科普讲座,在年会期间西安科普周又与科协共同举办近十余场科普讲座;人才培养方面,在参赛选手中,尤其是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络机制,进行了定向跟踪指导,带动学生作品产业化发展。
(一)大赛大事记
l 2014年11月18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正式发布;
l 2014年12月26日,召开专家会议,成立大赛组专家委员会;
l 2015年1月28日大赛作品征集2号通知正式发布;
l 2015年3月31日,征集作品1460份;
l 2015年4月7日-9日,在天津、厦门、沈阳、德阳、西安分别组织了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分赛区初赛评审工作。分赛区评审工作完成,推选155份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
l 2015年4月13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4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20份,优秀科技教师提名19个,优秀组织提名20个;
l 2015年4月20日,大赛初赛评审结果呈报年会科学委员会最终审定,并将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示;
l 2015年7月20-24日,大赛组织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2015‘全国大中学生卫星导航科普活动。
(二)大赛启动与宣传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后,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随即正式启动。2014年11月,第六届大赛第1号通知通过北斗科普网、年会网站、北大数字中国研究院官方网站、书面函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正式发出,大赛正式开始。书面函件形式发布通知近三千份。2014年12月26日,组织召开专家工作会议,成立BD-CASTIC专家委员会,并对北斗科技教师队伍整合组建一个团队意向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对其重要性给予肯定,并积极筹备相关工作。2015年1月,第六届“北斗杯”大赛第2号通知发布。
大赛组委会在赛事宣传方面,通过网站、微信、微博、QQ群、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在大赛秘书处的组织下,各分赛区也开展了赛事和科普宣传工作。
l 东北分赛区:2015年3月3日,航天学院在将军校区6103教室举行2015年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内宣讲会,航天学院控制系主任闻新教授作为嘉宾进行宣讲和动员。现场吸引了热衷航天科技以及对科技创新充满兴趣的百余名本科生参加。
l 西北分赛区:2014 年11月,长安大学组织专家进校园,开展北斗科普与作品征集工作。2014年12月,西北工业大学开展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西北赛区)作品征集工作。
l 华东分赛区·科普宣传之福建农林大学
应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德海的邀请,“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华东赛分赛区厦门理工学院的测绘与遥感工程系张爱国、潘火平两位老师带领2012级测绘班冷鹏、尚伟奇两位同学参加了2014年12月6日晚上在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举办的“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验交流会,参加本次交流会的福建农林大学师生共有三百余人。
(三)作品征集、评选
本届大赛共征集作品1460份(其中中学557份,大学903份)。与往届比较,本次大赛参赛作品主题更加契合(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融合、共享,广大参赛选手在应用创新上狠下工夫;创作方案与实物作品比重突显。大、中学院校科技主管部门及师生对大赛重视度显著提高。
为规范评奖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依据大赛通知,制定了《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评审工作方案》。严格规定了各分赛区及总决赛的专家遴选办法、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评审标准等事项,并首次采用了匿名评审机制,保证了全国6大分赛区及总决赛评审期间公平、公正、公开。在分赛区评审期间,大赛秘书处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巡视、督查和指导,确保了分赛区评审工作的严肃性。
本届“北斗杯”大赛科学委员会评选出了大赛国家级大学组、中学组共159个奖项。依次为一等奖19名(大学组10名,中学组9名),二等奖41名(大学20名、中学21名),三等奖60名(大、中学各30名);优秀组织奖单位20家(大学组10家、中学组10家)、优秀科技教师奖19名(大学组10名,中学组9名)。“北斗之夜”颁奖典礼上,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顾问、大赛组委会主任郑立中教授、中国气象局夏青研究员、陕西省科协韩开兴副主席等为获奖个人和单位代表颁奖。
1、分赛区评审
2015年4月4日~ 4月9日,全国各分赛区在厦门、西安、天津、沈阳、德阳等地开展了全国初赛评审工作,专家对大学、中学组的作品进行分组的初评。
2、总决赛初赛评审
全国总决赛初评于2015年4月13日,大赛指导委员会主任马俊如、大赛组委会主任郑立中等领导出席评审工作会议。大赛秘书处组织24名专家,在北京大学遥感楼517、518、203会议室分组进行评审,并对入围一、二、三等奖的大学组作者进行了评审。
大学组和中学组的评奖委员会,对155件作品进行评审。按照平均得分及评审专家现场讨论结果,综合推荐19个一等奖、41个二等奖、60个三等奖,共计120件作品,其余30件顺延为优秀奖作品。根据各参赛单位及科技教师入围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推荐作品,优秀作品的统计数量,推荐出20个(大学组10个、中学组10个)优秀组织单位和19个优秀科技教师(大学组10个,中学组9个)。
3、最终审定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工作会于2015年4月2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向科学委员会递交了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初评结果,由科学委员会对大赛推荐名单进行审定。最终审定通过了大学组和中学组推荐的获奖名单。
(四)成果展览展示
2015年5月13日-5月15日,为充分展示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成果,在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期间,大赛组委会在A展馆搭架了专门的展区,展出了大赛实物作品10余件及一等奖作品图文简介19份、优秀作品集、大赛进程展示、科普讲座展示等44张展图,并进行了视频展示、优秀论文集展出、工作人员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
展出期间,相关部委领导、科学家、企业家、科研人员、西安师生共计数百人次参观了展区,表示愿意更多参与到“北斗杯”大赛中,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的科普工作。在参观大赛成果展时,谭述森研究员、曹冲研究员详细了解全国一等奖作品的情况,谭总为大赛题词为“祝大赛成为创新和追求卓越的起点”。孙家栋院士在“北斗之夜”颁奖典礼期间给大赛题词“北斗遨翔,丝路领航,祝‘北斗杯’大赛越办越好!”,极大鼓舞了长期参与北斗科普活动中的科学大师、科技教师和工作人员,也对青少年提出了新的期望;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冉承其主任在会议期间,给予大赛“推广北斗,科普北斗,让中国认知北斗,让世界认知北斗”的寄语;会期也同许其凤院士进行交流合影签名留念。
本届大赛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级领导、科学大师们的关怀,也为北斗科普事业指明了反响,并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BD-CASTIC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交流会
2015年5月14日,按照孙院士给予大赛的题词“北斗遨翔,丝路领航”的期望,大赛组委会邀请曹冲研究员、郑立中教授及相关专家、科技教师、企业代表组织召开了“BD-CASTIC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员大会”,进一步推进“北斗之光”百千万兆科普行动计划、“北斗之星”优秀学生双师培育计划和“北斗之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宣传北斗,科普北斗,重点打造“北斗遨翔·丝路领航百县千校校园行”活动,并与206所、四川北斗产业联盟、北京华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和科普校园行等交流。
年会期间,为促进企业家更加关注“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应用产品,推动产业化发展。大赛秘书处邀请了多名企业家、科技教师、企业科技研发人员,共同召开探讨大赛科技作品产业化问题。与会企业家对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大学生提出了应用方面的建议,并建议广大学生更加关注应用端的开发。通过交流,企业家们建议:在以后的大赛进程中,可以让组织相关企业提出针对性的需求,作为大赛的科研方向,使大赛更加具备产业化基础。
第六届大赛工作会议
专家指导大赛活动
评审工作与颁奖典礼
第七届“北斗杯”大赛——突破发展
在年会组委会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北斗杯”大赛秘书处及相关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七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重大突破:第七届大赛共征集了2663份作品,作品数量为第六届作品数量的1.82倍 ,海外赛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国各地开展了60余场北斗科普活动,是第六届科普活动的5倍;启动了“北斗领航梦想”活动,为全国2000所中学配发北斗接收机设备,为今后的“北斗杯”大赛及北斗科普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大事记
1. 2015年10月19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正式发布。
2. 2016年1月5日,召开专家会议,审核大赛组专家委员会名单。
3. 2016年1月5日大赛作品征集2号通知正式发布。
4. 2016年3月18日,召开专家会议,审议评审委员会名单,确定初赛评审时间。
5. 2016年3月31日,征集作品2663份,包括国际赛区作品。
6. 2016年4月2-9日,在天津、厦门、德阳、西安、沈阳、长沙分别组织了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东北、中南分赛区初赛评审工作。分赛区评审工作完成,推选159份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
7. 2016年4月14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19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25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提名20个,优秀组织提名20个。
8. 2016年4月22日,大赛初赛评审结果呈报年会科学委员会最终审定,并将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示(北斗科普网:http://www.bdlead.cn,年会网站http://www.beidou.org/);孙家栋院士为“北斗领航梦想活动”题词。
9. 2016年5月18-20日,参加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成果展。
10. 2016年5月19日上午,举行“北斗领航梦想”全国青少年北斗科技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
11. 2016年5月19日下午,举办BD-CASTIC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年度工作会。
(二) 大赛启动与宣传
2015年10月,第七届“北斗杯”大赛1号通知通过北斗科普网、年会网站、北大数字中国研究院官方网站、书面函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正式发出,大赛正式开始。2016年1月5日,组织召开专家工作会议,审议BD-CASTIC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审议通过分赛区申办申请,审议通过第七届“北斗杯”大赛2号通知。
大赛秘书处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网站、微信、QQ群、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通过开展“北斗遨翔·丝路领航”科普校园行、北斗科技教师培训、北斗科普征文、“最佳人气学校”微信评比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赛事宣传和科普宣传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依托专家委员会、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及各赛区秘书处,在国内及国际开展了赛事和科普宣传工作。截止到4月底,大赛共开展60余场科普宣讲活动,普及万余人。
1、科普讲座
² 华东赛区
2015年12月12日,刘经南院士莅临福建农林大学为首届“北斗文化节”作科普报告。
² 中南赛区
“北斗杯”大赛期间,中南赛区特邀开放实验室作为大赛技术指导支持单位,为中南赛区参赛选手提供技术支持、测试平台验证、数据开放等服务,并邀请国内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北斗知识普及教育,以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北斗,进而激发其参与北斗创新创业的热情。
2016年1月25日,受第七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南赛区组委会委托,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专家杨俊教授、我国卫星导航测试评估专家明德祥副教授和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乔纯捷副教授在卫星导航仿真与测试(长沙)开放实验室为长沙一中参赛学生进行了作品指导。
² 华北赛区
l 2015年11月19日晚,龙乐豪院士走进中国民航大学,举行了千人科普讲座!并寄语”爱科学,快成才!遥望深空,探寻未来,脚踏实地!
l 2016年3月29日下午,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会堂,以“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为题向师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² 东北赛区
1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做了“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主题报告。科普报告会后, 戚发轫院士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斗杯”竞赛系列的“航天知识与文化”竞赛题词。
² 西南赛区
2016年3月14日下午,北京大学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主任刘志耘博士受邀到华阳中学,为近400名师生进行北斗导航知识科普讲座及培训。
² 西北赛区
2016年3月17日晚,张华老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告厅举办了“北斗杯”的科普讲座,向学生介绍了“北斗杯”的背景、组织结构以及发展历程。
² 国际赛区
国际赛区积极推动“北斗杯”大赛,组织了参赛学生与罗荣富教授见面座谈。通过罗教授的介绍,对北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² 天津赛区
2015年11月18日,应天津市科技青少年中心邀请,北斗科技导师团专家曹冲出席宝坻一中首届科技节,并进行了一场千人科普讲座,并题词“科技是强国的基础,北斗为人类的朋友”。
² 北京赛区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在“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年终总结会” 上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副秘书长张威老师对北斗杯大赛及北京赛程安排进行了宣讲。
² 上海赛区
上海赛区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整合政府相关单位及媒体资源,开展“海上畅谈·探索未来——北斗西虹桥大讲堂”活动。褚君浩院士、郁文贤教授、曹冲研究员、董大南教授、金耀辉教授做客活动,与师生们畅谈北斗。
² 江苏赛区
2016年4月18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微惯性仪表与先进导航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熙源教授在东南大学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北斗导航及组合导航技术创新应用》的学术报告讲座。陈熙源教授由中国北斗导航的快速发展引出,重点介绍了“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情况,使同学们对“北斗杯”科技竞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2、北斗科技教师培训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北斗,开展第七届“北斗杯”大赛,“北斗杯”大赛秘书处联合地方科协、科技馆等联合开展了北斗科技教师培训活动。
² 天津科技教师北斗科普培训
2015年11月19日,应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邀请,北斗科技导师团专家曹冲研究员为天津市中小学科技教师带来了一场关于北斗理论及应用的科普讲座《北斗导航系统及其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² 北京科技教师北斗科普培训
2015年1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市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举行了由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合主办的科技教师北斗科普培训。本次科普培训由科普报告、答疑、北斗应用产品展览展示等环节构成。曹冲研究员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科普报告。“北斗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主任刘志耘博士介绍了“北斗杯”大赛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第七届“北斗杯”大赛。
² 德阳科技教师北斗科普培训
2016年3月11日下午,在德阳市蜀徽酒店举行了2016年德阳市“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培训班。 “北斗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主任刘志耘博士及北京华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鹏飞为来自6县(市区)的近100名科技辅导员做北斗科技教师培训。
为推动北斗系统、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时让尽可能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北斗遨翔”(BD·LEAD)科技创新教育计划相关科普活动并从中受益,“北斗杯”大赛秘书处经过审核、考察、认定等,认定中国民航大学电信学院等14家院校为北斗科普基地院校。
序号 | 院校 |
1 | 中国民航大学电信学院 |
2 |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
5 | 北京市航天中学 |
6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
7 |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 |
8 | 大连市第八中学 |
9 | 大庆市第十七中学 |
10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11 |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
12 | 成都市华阳中学 |
13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1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三)作品征集
本届“北斗杯”大赛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改版北斗科普网(http://www.bdlead.cn),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提交作品;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北斗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评选细则》、《“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BD-CASTIC)赛区初赛实施办法》、《BD-CASTIC2016奖项分配方案》)。
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共征集作品2663份(其中中学组1860份,大学组803份),其中包含国际赛区8份作品。
(四)作品评审
1、赛区评审
2016年4月2日~ 4月9日,全国各分赛区在天津、厦门、德阳、西安、沈阳、长沙等地开展了全国初赛评审工作,专家对专家对2663件作品进行资格审核,初评委员会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按照评分降序排列后,推选了159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
2、总决赛初赛评审
全国总决赛初评于2016年4月14日,大赛秘书处组织19名专家,在北京大学对159件作品进行评审。按照平均得分及评审专家现场讨论结果,综合推荐22个一等奖、42个二等奖、63个三等奖,共计125件作品,其余34件顺延为优秀奖作品。根据各参赛单位及科技教师入围一、二、三等奖推荐作品、优秀作品的统计数量、四至六届大赛参考数据,推荐出20个(大学组10个、中学组10个)优秀组织单位和20个优秀科技教师(大学组10个,中学组10个)。
3、总决赛终评
2015年4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工作会,会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向科学委员会递交了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初评结果,由科学委员会对大赛推荐名单进行审定。最终审定通过了大学组和中学组推荐的获奖名单。
4月22日,中国卫星之父、“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听取了“北斗领航梦想活动”汇报,予以高度肯定,并欣然题词。
2016年5月18-20日,第七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展览融入“北斗创客咖啡馆”的元素,创新创意与自由分享的精神相结合。北斗创客咖啡馆供应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专家点评方案、创业投资融资、新技术探讨、应用热点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展上展出了大赛实物作品10余件、获奖名录、一等奖作品、大赛进程展示等20张展图,并进行了视频展示、优秀论文集展出、获奖人员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
2、“北斗之夜”
年会科学委员会许其凤院士、年会组委会吴海涛秘书长、科技部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培训研究院郑立中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李挺处长、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陈秀万副院长等为获奖个人和单位代表颁奖。
3、“北斗领航梦想”新闻发布会
2016年5月19日上午,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承办,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北斗领航梦想”全国青少年北斗科技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在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现场隆重举行。
北斗领航梦想活动为全国2000所中学赠送北斗接收机设备,起名“北斗筑梦站”。构建2000个北斗筑梦站,实施北斗科普基础工程。基于所配发设备,通过线上线下技术支持,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北斗科技实践活动:北斗科普进校园北斗科普活动、“我是北斗观察哨”科技实践活动、“我是豆粉”北斗征文活动、“北斗筑梦师”科技活动征集。
2016年5月19日下午,北斗杯大赛秘书处组织召开BD-CASTIC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年度工作会,会议总结第七届北斗杯大赛。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秀万教授就第八届大赛工作开展发表讲话,陈老师提到秉持培养北斗人才,提高培养效率的理念,坚持开放、共享,北斗科普计划及“北斗杯”大赛依托专家委员会与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开展工作。就第八届“北斗杯”大赛开展提出如下建议:优化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工作分组,明确职责与分工,持续完善大赛秘书处与各分赛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分赛区的推动作用,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优势,推动大赛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强北斗科普网建设工作,尽快建立资源库和专家库,有效调动专家资源。
领导与专家高度重视
活动推广和科普讲座
评审工作及相关会议
大赛颁奖、“北斗领航梦想”活动、总结会
第八届“北斗杯”大赛——持续推进
在北斗办、年会组委会、专家的指导下,在赛区、科协等地方资源的支持下,在媒体宣传影响下,“北斗杯”大赛秘书处、赛区秘书处相关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八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稳步发展,从覆盖面以及作品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发展。第八届大赛共征集了1864份作品,科技制作类作品较上届增加7.67%;科技创意类作品较上届增加18.66%;贵州、云南偏远地区中学作品较上届有零的突破;海外赛区取得持续推进;在全国各地开展了50余场北斗科普活动,培训了教师603人,学生1万余人;“北斗领航梦想”活动的开展,为今后的“北斗杯”大赛及北斗科普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大事记
1、2016年9月1日,大赛作品征集1号通知正式发布。
2、2016年11月28日,大赛作品征集2号通知正式发布。
3、2017年3月6日,征集作品1864份,包括国际赛区作品。
4、2017年3月12-28日,东北分赛区、重庆市赛区、西南分赛区、江苏省赛区、华东分赛区、华北分赛区、中南分赛区、西北分赛区组织召开赛区会议,对赛区内作品进行评审。
5、2017年3月28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6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15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提名20个,优秀组织提名21个。
6、2017年4月18日,大赛初赛评审结果呈报年会科学委员会最终审定,并将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示(北斗科普网:http://www.bdlead.cn,年会网站http://www.beidou.org/)。
(二)大赛启动与宣传
2016年9月1日,第八届“北斗杯”大赛1号通知通过北斗科普网、年会网站、书面函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正式发出,大赛正式开始。同时,9月1日,发布《关于组织北斗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9月22日,正式发布《关于第八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承办申请的通知》。2016年11月28日,正式发布第八届“北斗杯”大赛2号通知。
大赛秘书处通过网站、微信、QQ群、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通过开展“北斗遨翔·丝路领航”科普校园行、北斗科技教师培训、“北斗领航梦想”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赛事宣传和科普宣传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依托专家委员会、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及各赛区秘书处,在国内及国际开展了赛事和科普宣传工作。截止到3月初,大赛共开展50余场科普宣讲活动,普及万余人。
3、北斗科普教育基地院校
为推动北斗系统、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时让尽可能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北斗之光”百千万兆科普行动计划与“北斗之星”优秀学生双师(科技教师与科学大师)培育计划及“北斗遨翔”(BD·LEAD)科技创新教育计划相关科普活动并从中受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组委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学术交流中心、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决定,在国内择优分批建立以大学和中学独立或联合申报的北斗科普教育基地。
根据《北斗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予以批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开远市第一中学校、上海朱家角中学(上海星空北斗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等八家单位为北斗科普教育基地。
(三)作品征集
本届“北斗杯”大赛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改版北斗科普网(http://www.bdlead.cn),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提交作品;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北斗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评选细则》、《“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BD-CASTIC)赛区初赛实施办法》、《BD-CASTIC2016奖项分配方案》)。截止到2017年3月6日,共征集作品1864份,其中包含国际赛,10份作品。
(四)作品评审
1、赛区评审
2017年3月12-28日,东北分赛区、重庆市赛区、西南分赛区、江苏省赛区、华东分赛区、华北分赛区、中南分赛区、西北分赛区组织召开赛区会议,对赛区内作品进行评审。
1、总决赛初赛
2017年3月28日,全国总决赛初评工作结束,大赛指导委员会马俊如、大赛组委会郑立中等主要领导和26名评审专家参加了评审工作,初评出全国全国一、二、三等奖提名作品115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提名20个,优秀组织提名21个。
3、总决赛终评
2017年4月1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工作会,会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向科学委员会递交了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初评结果,由科学委员会对大赛推荐名单进行审定。最终审定通过了大学组、中学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奖名单。
科普推广及参观活动
评审工作及相关会议
第九届“北斗杯”大赛——注重应用
在北斗办、年会组委会、专家的指导下,在赛区、科协等地方资源的支持下,在媒体宣传影响下,“北斗杯”大赛秘书处、赛区秘书处相关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九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稳步持续发展,从覆盖面以及作品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发展。第九届大赛共征集了1876份作品,科技制作类作品较上届增加3.65%;科技论文类作品较上届增加32.72%;西藏地区、港澳地区作品较上届有零的突破;陕西中学组作品有较大增量;海外赛区取得持续推进;在全国各地开展了50余场北斗科普活动,培训了教师2400余人,学生28万余人;“北斗领航梦想”活动的开展,为今后的“北斗杯”大赛及北斗科普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宣传推广
2017年6月29日,第九届“北斗杯”大赛1号通知通过北斗科普网(http://www.bdlead.cn)、年会网站、书面函件以及电子邮件等形式正式发出,大赛正式开始。11月9日,正式发布《关于第九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承办申请的通知》。经专家审议,通过国内七大分赛区、四个省级赛区、五个市级赛区以及国际赛区。
大赛秘书处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群、媒体等多种渠道,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开展多方合作,通过开展北斗科普校园行、“北斗领航梦想”活动、北斗科技教师培训、科普参观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赛事宣传和科普宣传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依托专家委员会、北斗科技教育研究组及各赛区秘书处,在国内及国际开展了赛事和科普宣传工作。截止到5月底,大赛共开展60余场科普宣讲活动,普及万余人。大赛秘书处通过赛区、北斗科普教育基地院校、学校等开展北斗科普讲座、科技教师培训、北斗产品参观、北斗科普实践活动等。各赛区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多形式科普宣传辅导活动。截止到5月底,共组织召开60余场科普讲座与培训,普及万余人。
大赛秘书处通过与科协、相关教育部门、学校等合作,开展“北斗领航梦想”活动、北斗科普讲座等北斗科普活动,宣传“北斗杯”大赛。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当地科协,在北京、重庆、云南、陕西、江苏、四川、湖南等地,在进行科普活动的同时组织科技教师培训及组织教师参观。
(二)发展北斗科普教育基地院校
为推动北斗系统、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时让尽可能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北斗之光”百千万兆科普行动计划与“北斗之星”优秀学生双师(科技教师与科学大师)培育计划及“北斗遨翔”(BD·LEAD)科技创新教育计划相关科普活动并从中受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组委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学术交流中心、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审议通过,予以批准以下22家单位成为北斗科普教育基地。
北斗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 |||
序号 | 单位 | 年度 | 申报方式 |
1 | 中国民航大学电信学院 | 2015 | 独立申报 |
2 |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5 | 独立申报 |
3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5 | 北京市航天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6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7 |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8 | 大连市第八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9 | 大庆市第十七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10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11 |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 2015 | 独立申报 |
12 | 成都市华阳中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13 |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2015 | 独立申报 |
1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2015 | 独立申报 |
1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独立申报 |
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6 | 独立申报 |
17 | 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 | 2016 | 独立申报 |
18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16 | 独立申报 |
19 | 上海交通大学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2016 | 独立申报 |
20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 2016 | 独立申报 |
21 | 开远市第一中学校 | 2016 | 独立申报 |
22 | 上海朱家角中学(联合)上海星空北斗科技创新促进中心 | 2016 | 联合申报 |
(三)“北斗杯”大赛作品征集阶段
本届大赛共征集作品1876份,其中中学组1007份,大学组861份,包含国际赛区5份作品。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主题为“智慧生活,北斗+”,可在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应用领域围绕大赛主题自由选题,突出北斗导航应用创新,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作为突出重点,密切联系北斗科普与普通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北斗,对公众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北斗科普行动计划。同时贴合了年会主题“定位,万物互联”。
(四)“北斗杯”大赛作品评选阶段
为规范评奖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依据大赛通知,制定了《第九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奖项评审细则》、《第九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分配方案》。严格规定了各分赛区及总决赛的专家遴选办法、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评审标准等事项,并采用了匿名评审机制,保证了赛区及总决赛评审期间公平、公正、公开。
本届“北斗杯”大赛科学委员会评选出了大赛国家级大学组、中学组共124个奖项。依次为一等奖21名(大学组11名,中学组10名),二等奖41名(大学组21名、中学组20名),三等奖62名(大学组31名,中学组31名);优秀组织奖单位21家(大学组10家、中学组11家)、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20名(大学组10名,中学组10名)。
评审工作与相关会议
讲座活动与赛事推广